把握黃金診療時間:脊柱側彎治療
持續出現腰背酸痛、呼吸不暢等症狀?可能是脊柱側彎的徵兆!
脊柱側彎(Scoliosis),是指一種脊椎變形的疾病。因為病變位置常見於胸椎或腰椎,或兩者同時出現,所以從站立平視的位置觀察,患者的脊椎會呈現C形(單側)或S形(雙側)的彎曲變形。除了影響外觀,因為脊椎是人體骨架的核心支柱,用以協調日常活動和保護神經系統,一旦脊椎側彎,將會引致各種肌肉痛症和身體機能失調,不可不慎。

脊椎側彎/脊柱側彎/Scoliosis
脊柱側彎的五大主因
造成脊柱側彎的成因眾多,大概可簡單概括為以下幾項:
- 先天發育不良:胚胎脊椎不正常發育或骨骼結構異常。
- 青少年成長期迅速:青春期爆發性的生長會使脊柱承受巨大壓力,如果兩側肌肉和韌帶發育不均,容易使脊柱彎曲。
- 姿勢不良:如長期側睡或經常單邊搬運重物,導致背部肌肉失衡。
- 神經肌肉疾病:如肌肉萎縮症或腦麻痺,導致脊椎周邊肌肉無力或不協調。
- 老年退化:老年人因脊椎結構性退化(椎間盤退化或骨質疏鬆)引致脊柱變形。
自我檢查脊柱側彎的方法
初期的脊柱側彎未必有非常明顯的症狀,但如果開始出現外觀的改變以及不知名的腰背痛,就要多加注意,以免延誤關鍵的診療期。患者可以在家中進行自發的早期診斷:
- 觀察站立姿態:觀看背部在直立站立時是否出現C形或S形的彎曲。
- 檢查肩膊高度:比較兩側肩膊是否平行,有沒有出現「高低膊」的情況。
- 檢查髖骨高度:比較兩側髖骨是否呈水平,有沒有出現「長短腳」的情況。
- 前屈測試:從站立狀態慢慢彎腰,觀察是否出現脊骨扭轉,一邊背部突出的情況,同步也可以檢查手掌是否可平行觸地。
- 背部觸診:用手由上往下沿脊柱輕按,是否存在隆起或凹陷位置,過程中是否感到疼痛。
如果經過以上檢查後懷疑自己已經患上脊柱側彎,建議及早求醫作進一步的詳細檢查,例如以X光檢測脊柱彎曲的角度(Cobb Angle),幫助評估側彎的嚴重程度,或以MRI、CT等嚴密的影像學檢查脊柱及周圍組織的狀況。
脊柱側彎的非手術治療方法
不少患者礙於對手術的恐懼而遲遲未就脊柱側彎問題求診,導致脊柱問題漸趨惡化。其實大部分脊柱側彎的情況都可以先透過非侵入式的方法矯正,只有嚴重個案方需要開刀治療。
按脊柱側彎研究協會(Scoliosis Research Society)認可的Cobb Angle測量方法,脊柱側彎可分為輕度、中度和嚴重三種程度,患者可針對程度的深淺,採取不同的治療方案,對症下藥。
輕度脊柱側彎(Cobb Angle小於20度)
外觀出現輕微高低膊或長短腳情況,脊柱兩側肌肉因長期失衡而處於收縮狀態。
建議治療方案:定期進行檢查以追蹤脊柱彎曲的惡化程度,期間可進行簡單的伸展運動以強化背部肌肉,增加韌帶和肌腱的柔韌性,以支撐脊柱的日常活動。
中度脊柱側彎(Cobb Angle介乎20-40度之間)
患者的胸椎或腰椎出現明顯變形,形成外顯的「C形背」或「S形背」。
建議治療方案:
- 配戴背架或矯形胸衣:在身體外部提供支撐力,約束脊柱過度活動,使脊柱得以慢慢回復正常位置,過程需要定期調整穿戴佩配件的強度。
- 物理治療:包括肌力訓練、柔軟度訓練和姿勢改善等,以緩解症狀和減少側彎程度。
- 牽引治療:使用專業設備拉長脊柱周圍的軟骨和肌肉,有助於延緩脊椎側彎的程度。
- 舒緩運動:為了適應脊柱的彎曲,身體其他部位如骨盆、下肢等部位的肌肉和關節會承受額外的應力,長期下來可能引起骨盆、臀部、膝關節等處的酸痛不適,所以簡單的矯正運動將有助患者舒緩關節的壓力。
重度脊柱側彎(Cobb Angle大於 40度)
背部嚴重畸形,並附帶持續性背痛,患者可能較難進行正常的彎腰、伸展和旋轉動作。
建議治療方案:以手術的形式在脊柱植入金屬桿,矯正脊柱側彎和使其於術後維持矯正後的位置。
總括而言,除了重度脊柱側彎需要手術介入外,如果患者情況並非極為嚴重,可以採取相對天然、溫和的方式作早期矯正。本中心的護脊療程,正正是針對輕度至中度的脊柱側彎,為患者提供開刀以外,有效的康復方案,過程無痛無創、零副作用,療效即時可見,而且持久,以治標同時治本的療法解決患者的身體隱憂。
